汽车内空气导致损害怎么赔偿(汽车内空气导致损害怎么赔偿的)
汽车排放尾气会对大气层造成哪些影响?
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具体介绍如下:
1、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
2、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它和大气中的其它成分结合就形成光化学烟雾。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眼睛,引起红眼病;刺激鼻、咽喉、气管和肺部,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光化学烟雾能使树木枯死,农作物大量减产;能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妨碍交通。
现在的汽车是以化石燃料汽油(柴油)为燃料的,这类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排放到空气中,使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上升.在汽车工作时,主要靠火花塞点燃油料,然后燃烧产生动力.顾名思义,火花塞,就是会产生电火花的一种工具.在点火之前,气缸会吸入油料汽与空气的混合物,而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在电击的作用下,会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气缸内或被排出到空气中时会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会造成大气酸性物质增加,更容易造成酸雨.此外汽车油料主要是烃类有机物,在气缸内高热量的环境下,有一部分燃烧不彻底,并且在热量的催化下分解成小分子的烃类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也会对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汽车的空气流量计坏了,有哪些影响?
空气流量传感器失常不至于造成发动机无法启动,但是会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如怠速不稳、加速不良、进气管“回火”以及排气管冒黑烟等,同时引起尾气排放超标。空气流量传感器,也称空气流量计,是电喷发动机的重要传感器之一。它将吸入的空气流量转换成电信号送至电控单元(ECU),作为决定喷油的基本信号之一,是测定吸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的传感器。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发动机为了在各种运转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必须正确地测定每一瞬间吸入发动机的空气量,以此作为ECU计算(控制)喷油量的主要依据。
如果空气流量传感器或线路出现故障,ECU得不到正确的进气量信号,就不能正常地进行喷油量的控制,将造成混合气过浓或过稀,使发动机运转不正常。流量计上海蒙晖。车子起步发抖!因为车子起步时进气有点费劲。跑起来就好的可能造成的现象有1,怠速不稳2,油耗增多3,加速无力4,尾气排放污染严重
如果一个地方空气稀薄,会对汽车发动机有损害吗?
“空气稀薄”对于发动机无物理性损害,但会产生积碳!
所谓“空气稀薄”并不是指空气总量变少,而是指空气密度的变化,关键字为【稀】。简单理解为气压与海拔成反比,海拔越高地心引力越小,引力对空气的吸引力也就越小;但是空气的体积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一立方米的空气仍然是一立方米,这种说法也许有些拗口,如果按照下面这种说法也许更容易理解。
低海拔一立方米的空气是一立方米,重量为1293克。
高海拔一立方米的空气是一立方米,重量为810克。(以拉萨为标准)
在不同海拔的位置空气的体积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密度(重量)却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空气变稀了。这就像平原空气密度就像一碗稀粥里有一些米,而高原空气密度就像一碗没有几粒米的纯正稀粥,而米作为能量源正如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含量为20.9%这点是不变的,那么平原一立方米的空气中有270.237克,而同样一立方米的高原空气只有169.29克的氧气,固定体积中氧含量的不同为发动机带来了问题。
空气燃料比失调与积碳的关系
发动机的空气燃料比为14.7:1,ECU行车电脑计算发动机喷油量会参照两个数据,其一为发动机进气量、其二为燃烧后废气中的氧含量。按照正常气压设计的发动机假设按照270.237g/m³氧气的标准设计喷油量,按照14.7:1的比例喷油发动机则能充分燃烧;而按照这一比例设计的发动机进入高原之后,空气中的氧浓度变成了169.29g/m³,空气体积没有变化则发动机仍然按照14.7:1喷油,但喷射的燃油是按照270.237的氧气含量设计,氧气实际减少了100.947克。
图解:比例不变,含量等比下滑。
氧气减少后则空气燃料比看似体积的比例是正常的,但含量的比例实际发生了变化,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为超量的燃油助燃。这种状态是空燃比失调,等于在平原地区发动机节气门严重积碳,节气门造成进入发动机气缸内的空气流量变少了,在高原地区则是空气流量没有变少但是空气中的氧气变少了,两种造成氧气变少的方式不同但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
简单总结:在高原驾驶车辆会感觉动力变差,问题正在于燃油没有充分的氧气助燃,但这不代表喷油量低。空燃比失调会造成燃油燃烧不充分,结果必然造成积碳的出现;长期在高原行驶的汽车,ECU会自适应学习调整,主要在平原使用的车辆忽然驶入高原无法短时间修正数据,所以产生一定量的积碳是难得问题。
本文由天和Auto撰写,内容请勿站外搬运,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对发动机还是有损害的。
由于气缸内空气量的减少,燃烧状况不良,后燃现象严重,使发动机热负荷急剧增加;由于高原空气密度低,使冷却风量减少;同事由于高海拔冷却液的沸点降低,这些可导致散热能力进一步下降,热负荷进一步增加。长时间驾驶容易造成水温过高甚至开锅的情况,长此以往肯定对发动机有损害的。


留言0